一個喊太黏、一個想碰面──如何找到相處時間接近的對象?

 

許多人在戀愛時,都會遇到一個問題:碰面的時間與次數喬不攏。

有些人偏好多一些自己相處的時間,不要一直黏在一起,一個禮拜見個一兩天就好了。

有些人則偏好多碰面,可以的話多一點一起做事的時光,一起看書、吃飯,選一樣的課,還希望能夠時常一起旅遊。


戀愛見面的時間,儼然已經成為情侶之間會爭吵的問題之一了。

既然如此,如果能在決定進入感情之前,先找到相處時間相近的對象,似乎就可以減少交往後的一大麻煩。

但是,要怎麼找到相處時間相近的對象呢?




焦慮傾向高的人,適合和逃避傾向低的人交往
 
從依附理論的觀點來看,如果你是一個比較容易焦慮、希望能常常和對方黏在一起,和對方交往需要時常知道對方在哪裡、在做什麼的人,那麼你就比較適合和比較不那麼逃避的人交往,也就是和安全依附或焦慮依附型的人交往。

為什麼要和比較不逃避的人交往呢?那是因為逃避傾向越高的人,越需要自己的空間和時間,比較不喜歡和伴侶有過多的相處時間。

和對方有太多相處的時間,反而會讓他們感覺到很不自在、很疲憊。除此之外,在沒有碰面的時候,對他們來說就是屬於自己的時光。

他們不希望在這些時間內還要關注另一半的心情,這會讓他們備感壓力。


對逃避傾向高的人而言,需要時時刻刻報備、讓對方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

也因此,如果找逃避傾向越高的人交往,焦慮傾向高的人很容易遇到自己想見面,但對方不想見面的情況。

而面對這種情況,焦慮傾向高的人通常會將之解讀為「對方沒那麼重視我」、「我喜歡對方的程度高於對方喜歡我的程度」,進而產生分離焦慮。


在這樣的情況下,焦慮依附就會變得急於想要親近對方,甚至做出一些讓逃避傾向高的人感到反感的事情──如奪命連環扣、到對方出沒的地方堵人等等。

然而這些行為,往往會讓高逃避的人更不願意和焦慮傾向高的人碰面。


相對的,若是能找到低逃避的人,無論是安全型或焦慮型的人交往,對高焦慮的人都會是比較適合的選擇。

安全型的人只要不是碰到不合理的要求,通常比較會依照對方的需求調整自己的步調,也比較會給予對方安全感三要素──在對方感到焦慮時適時出現,敏感地去了解對方焦慮的原因,並給予適當的支持。


因此焦慮依附傾向高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比較有機會和安全依附者談論見面的時間、方式及頻率等等,以及不能碰面時,該怎麼維繫彼此的關係。

而高焦慮低逃避的人,也是焦慮傾向高的人可以選擇的對象,因為雙方都是焦慮依附的情況下,通常也都很希望能夠和對方常常見面。如此一來,雙方就會有很多時間能夠黏在一起,滿足彼此的需求,自然也就比較適合交往了。




逃避傾向高的人,適合和焦慮傾向低的人交往
 
那麼,逃避傾向比較高的人,又該如何選擇合適的伴侶呢?

如果從依附理論的角度來看,選擇低焦慮傾向的伴侶,會比較適合高逃避的人。因為逃避傾向高的人,比較需要自己的空間和時間,較不喜歡和伴侶報備行程或太過親近。


然而這樣的習慣往往會讓高焦慮的人焦慮不安,不斷地要求對方和自己聯繫、碰面。

如此一來,高逃避的人就會覺得非常地不自在,反而會想要逃開。而逃開的舉動,又會引發高焦慮者的焦慮不安,進而用更激進的手段想與高逃避的人聯絡,進而造成更多的爭執。


相對的,低焦慮的人,無論是安全依附和逃避依附,都是高逃避者合適的選項。

對安全依附的人來說,他們能夠自在地安排自己的時間,也能自在地和伴侶相處,不容易因為伴侶太少見面而感覺到自己被討厭、不被愛。

在這樣的情況下,高逃避的人也會覺得比較舒適,自然而然願意與安全型的人主動親近,維持雙方都能接受的空間與見面頻率。


除此之外,逃避依附和逃避依附交往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雖然雙方都逃避,比較難激起想要交往的火花,但就我所聽過的例子裡,因為逃避依附的人不習慣談論彼此的心事,但若是有共同興趣,彼此一起登山、看海、出遊,或是在同一個空間內各自做各自的事情,都會讓彼此能夠從中獲得快樂。


而由於彼此對於聚在一起的需求並沒有那麼大,也可以讓彼此在各自獨立行動的時間時,不必在意對方會不會覺得被拋下。

因此若是兩個逃避依附者能夠走進一段感情,彼此看似感情淡如水,但卻也是不錯的一個平衡。


總結而言,不論是高焦慮的人和低逃避的人(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交往,還是高逃避的人和低焦慮的人(安全依附、逃避依附)交往

這兩種組合將能夠讓彼此所需的見面頻率,更容易達成共識。也比較不會有「覺得對方太黏」,或是「對方都不理自己」的問題。


在交往前如果能慎選對象,選擇碰面需求和自己相似的對象,將能讓感情的開始變得較為順利一些,也就比較能夠發展下去了。





參考網址: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7486
喜歡嗎?我們幫你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