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只是渴望愛而付出,會有什麼問題?

愛不可或缺也無所不在

愛,不分地域、膚色、習俗,是所有人類共有的需求,也是古今詩詞、歌曲譜創所使用的靈感根基,電影與電視劇也充斥大量愛的元素,再再表示愛在人類文明中的地位,幾乎可以斷定沒有了愛,人類便失去了建立人際連結的能力與動機了。

而愛的關係,種類繁多。常見且總是可歌可泣的有伴侶之愛、親子之愛、血緣之愛、朋友之愛、人寵之愛等,我們與上司同事的關係、與社交平台上眾人的關係、與這個社會的關係則常被忽略,實際上也是愛的範疇,我們都渴望在其中得到愛與認可,藉以感到在這個世界的充實存在,當愛匱乏時,我們便容易對自己在世界的意義感到迷惘。因此我們可以說,每段人際關係中,愛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愛,時常被提及,錯誤地提及

然而,雖然我們是如此的需要愛,也總談著愛,但我們對愛的誤判,頻率高得令人吃驚,尤其是愛的動機方面。
以為我們在關係中總在給予神聖的愛,實際上可能只是用來掩飾自身在關係中進行交易事實的藉口。這是直白到難以令人承認的事實,我們是如此地擅長精打細算的估量,付出出多少便要等同取回甚至加倍奉還,更甚者,在得到他人的愛以前,彷彿像財奴一般,吝於給予滴露之愛。

我們是「為了被愛」而付出,而不是「為了愛」而付出

我們是「為了被愛」而付出,而不是「為了愛」而付出。伴侶間計較著誰愛誰得多,深怕多愛分毫而全盤皆輸;親子間打量著世俗價值,唯恐面子遺產損失而家醜外揚;師生間權衡著付出回報,不願時間成本虛耗而名利兩空;朋友間評估著自身利益,拒絕單向付出而被佔盡便宜。

在多種關係中,我們渴望他人優先付出,縱使無法如願,也要在自己付出後,拿取至少同等的回報。這樣的關係中,有多少愛?還是僅是一場場利益掛帥的情感交易?


畸形的關係來自對愛的錯誤認知

在琳瑯滿目的電影、電視劇、新聞媒體、言情小說的耳濡目染,以及社會概念、資本主義的日夜灌輸之下,我們不輕易在親密關係中付出真愛,以爭取輸贏當作親密關係的基調,何以遇見一段靈魂交會的戀情?

我們按照社會期待給予親子關係描繪藍圖,希望孩子揚名立萬、父母完美富裕,而非真實考量父母子女的真實狀態,親子關係的疏離似乎也成了必然。

助人與被助人之間的關係也處處算計,助人者盤算著能得到多少名、多少利、多少感恩回報,被助人接受幫助前估算機會成本再行決定接受與否,奉獻助人、慈善奉獻成了一樁樁生冷的買賣。

友情的連結並非注重真誠交流,而是被拓展有利人脈的概念所佔據著,朋友看似眾多但交情幾乎表淺寡淡。

 

給予自己真實溫暖的是真愛,而不是冰冷的利益
人們對於愛的基本需求為真誠的連結,唯有坦承且無條件的愛,可達到真實滋潤人心的目的。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關係已呈現前所未有的交易化且人們依然不願正視,緊握著手中的算盤,量化眼前所有關係成為串串數字。

如此與根本需求背道而馳,我們變得更難以感到幸福,一個個人成了孤獨的荒島,據守著島上土丘般的利益,兩眼發直、內心迷惘,忘記給予自己真實溫暖的是人與人間的真愛,而不是眼下堆積的冰冷利益。

停下追逐利益的腳步,不再耽溺於社會、媒體、影視劇灌輸給我們愛的概念吧!緊握的算盤的雙手,何以真實地擁抱彼此呢?

參考網址: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2065?type=interest&interest=26&ref=wi-interest

喜歡嗎?我們幫你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