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研究依附的學者寶拉.彼得羅莫內克(Paula Pietromonaco)與凱薩琳.卡爾內立(Katherine Carnelley)兩位學者的研究發現,逃避依附者比較喜歡跟焦慮依附者交往,另一位學者傑佛里.辛普森(Jeffry Simpson)的研究則發現,焦慮依附的女性往往會和逃避依附的男性約會。這些結果讓人不禁疑惑,為什麼相差甚遠的兩種人會互相吸引呢?
焦慮依附者和逃避依附者,究竟為什麼會互相吸引呢?讓我們先撇開心理因素,單就統計學來看這件事情。這世界上,會有哪些類型的交往組合呢?我們先不看比例較少的矛盾依附,單就安全依附、焦慮依附、逃避依附來看,這世界上的組合會有「安全─安全」、「安全─焦慮」、「安全─逃避」、「焦慮─焦慮」、「焦慮─逃避」、「逃避─逃避」這六種。
就過去的研究來看,其中只要有一方是安全依附,他們的關係通常會比較穩定,也就是說雙方都是安全依附的人,或只有一方是安全依附的人,在感情上的衝突會比較少,也比較不容易分手,所以在感情市場上,「安全─安全」、「安全─焦慮」、「安全─逃避」這三種類型,通常都會是穩定交往的狀態。
再來,我們來看看「焦慮─焦慮」的組合。在前面的焦慮依附章節中我們有提到,焦慮依附者在感情中容易死抓著不放:「就算不一定適合,但那是得來不易的感情呀,怎麼能輕易放棄呢?」所以他們才會在分手、復合裡面不斷循環,可知結論是在感情市場中,「焦慮─焦慮」這一種類型,通常也都會處在死會的狀態。
那剩下的兩種類型:「焦慮─逃避」、「逃避─逃避」呢?試想,逃避依附的人是不喜歡與人親的、在感情中比較被動的,當兩個逃避依附的人在一起,要擦出火花的機率相當低。所以在感情市場中,剩下來的配對,通常都會是「焦慮─逃避」。
那麼逃避依附者到底為什麼會被焦慮依附的人吸引呢?那是因為,逃避依附者並不是不需要愛,他們依然擁有依附的需求,他們會選擇封閉自己只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而焦慮依附者則是一群渴望愛的人,所以在追求時總是會用盡一切力量努力去追。
於是在焦慮依附者窮追不捨之下,逃避依附者那一層保護自己的機制,往往會被焦慮依附者這樣奮不顧身的舉動所感動,因而對他們產生一絲信任,這就是逃避依附者會選擇跟焦慮依附者在一起的原因。一來,逃避依附者對逃避依附者不感興趣;再來,安全依附者大多都有伴侶了;最後,焦慮依附者窮追不捨的樣子,正好能夠突破他們的心防。
就現今的腦科學研究發現,我們腦中有一種叫做多巴胺(dopamine)的物質,正是掌管我們「期待」的內分泌物,當我們對一件事情充滿期待的時候,大腦就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這也是為什麼,就「旅行」這件事情而言,往往我們最快樂的並不是出去玩的時候,而是在規劃的過程。
當老鼠發現壓搖桿會掉食物,便會對壓搖桿成癮。正是因為多巴胺這種物質的關係,使得「有時候會掉食物,有時候不會掉食物」的狀態,更能快速讓老鼠上癮。同樣的,當焦慮依附者遇到逃避依附者,有時候對方會迅速地回自己訊息,有時候則要等上一整天,對方才終於回了一句話。
這樣飄忽不定的感受,促使焦慮依附者腦袋中充滿失落與期待,而逐漸地被制約,造成焦慮依附者雖然口口聲聲要找一個能給自己安全感的伴侶,但往往卻都是被飄忽不定的逃避依附者吸引。
焦慮依附者和逃避依附者,兩個天差地遠的人在一起之後,並不會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反而是災難的開始,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曉琳和誠宏是一對焦逃配的情侶,曉琳很在意誠宏起床之後,總是不願意先傳訊息給自己的這件事情。
有天,他們又為了這件事起了爭執,曉琳故意測試誠宏在起床之後,到底要過多久才會主動聯繫自己
結果一直等到了下午三點,曉琳都焦慮到快要爆掉了,誠宏依然沒有主動傳訊息過來。曉琳氣到直接打電話過去罵人。
曉琳:「你知道我今天等你的訊息等到現在嗎?為什麼你就是不肯主動傳訊息給我?」
誠宏:「我覺得今天沒有那麼想妳啊,為什麼情侶之間一定要那麼頻繁地連絡?」
曉琳:「情侶之間如果不需要頻繁地連絡,那在一起幹什麼?」
誠宏:「各自做各自的事情,然後再分享彼此的生活,這樣不好嗎?」
曉琳:「什麼叫各自做各自的事情,那我去跟別的男生約會,然後再分享給你,這樣也可以嗎?」
誠宏:「妳很奇怪耶,為什麼要拿這種事情威脅我?」
曉琳:「威脅你?現在是什麼狀況?是誰先威脅誰的?」
誠宏:「隨便妳,反正我也講不贏妳。」
這是焦逃配之間很典型的對話,焦慮的一方不斷要求對方,逃避的一方則是不斷防衛、逃跑。研究婚姻多年的專家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把這樣的互動模式稱為「要求─退縮(demand-withdraw)模式」,也稱為「追逃模式」。以下我將用「追逃模式」來描述這一種爭執模式。
根據高特曼的研究發現,關係極差的情侶,往往會在爭吵中出現這四種模式,他將之稱為災難四騎士。
一、批評(criticism)
伴侶對於彼此的行為相互批評,常見的批評有:
二、蔑視(contempt)
對於彼此採取一種輕蔑、貶損人格的方式互動,例如:
三、防禦(defensiveness)
面對對方的批評與蔑視,採取防衛的態度,例如憤怒、反擊、裝無辜、抱怨。其實這是一種很正常的自我保護措施,面對他人的批評時,我們總是會採取防衛的態度,但是每次都這麼做,無助於事情的解決。
四、築高牆(stonewalling)
雙方放棄溝通,無視對方的存在,和對方冷戰,例如:
「跟你沒什麼好談的」(轉身離去/掛斷電話)
為什麼會陷入追逃模式?那是因為,雙方感受到了「關係內的威脅」,因而依附開關都被開啟了。
在這個時候,無論是焦慮依附者或是逃避依附者,他們的皮質醇都是高的,也使得他們陷入了戰或逃的模式當中。
焦慮依附者面對壓力的方式,就是大力地向對方索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也就是作戰的模式──「批評」、「蔑視」
而逃避依附者面對壓力的方式,則是疏遠對方、壓抑情緒,也就是逃跑的模式──「防衛」、「築高牆」
不論是災難四騎士當中的哪一種,都是因為「關係內的威脅」所引發的
而這四個騎士,則是會讓「關係內的威脅」的危機感變得更加強烈。
我們再來看一次上面的對話。曉琳早在她在等待誠宏傳訊息時就已經感覺到彼此關係中的分離焦慮,也就是所謂關係內的威脅,她的依附系統在此時就已經被打開了。接著誠宏的回覆也可以讓我們知道,他的確感受到對方想要親近自己的需求,但這對他而言同時也是一個關係內的威脅,因而他備感壓力,依附系統的開關也被打開了。
曉琳感到關係內的威脅更大了,依附系統持續嗡嗡作響,於是曉琳接著說:「情侶之間不需要頻繁地連絡,那在一起幹什麼?」這句話屬於災難四騎士當中的「批評」,而誠宏在其中也感受到分離焦慮。沒錯,逃避依附也會有分離焦慮,他們不只是不喜歡太親近而已,真的太過疏離也是會讓他們焦慮的,因為他們也有依附的需求。
在誠宏感受到分離焦慮之後,依附系統響得更大聲了,於是他說「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啊,然後再分享彼此的生活,不是嗎?」這句話屬於災難四騎士當中的「防衛」,但他的防衛讓曉琳直接與「你根本不在乎我」劃上等號,因而分離焦慮變得更大了,依附系統也更加吵雜。
參考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5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