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今天沒有主動打給我!」依附理論裡面的「追逃模式」到底是怎麼了?


 

在談感情的時候,最讓人害怕的,莫過於追逃模式(demand-withdraw)了

當一方不斷地向另一方索求安全感,另一方卻不斷地逃開

兩個人一直在「要求」與「退縮」之間循環,搞到雙方都越來越沒有安全感,也越來越累

 





一個典型的追逃模式,可能像是這個樣子:

筱銘:為什麼妳今天又不主動打給我了?

誼靜:我就覺得情侶之間留一些空間給彼此也不錯呀。

筱銘:那這樣到底在一起要幹嘛?

誼靜: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再一起分享給彼此,不好嗎?

筱銘:什麼叫各做各的事情再分享給彼此?難道我去跟別的女生約會再分享給妳也很好嗎?

誼靜:你很奇怪耶,為什麼要拿這種事情威脅我?

在這段對話裡,可以看得出來,筱銘是比較偏向高焦慮的人,而誼靜則是比較偏向高逃避的人。


 

焦逃配為何會形成?

其實,高焦慮和高逃避的人為什麼會互相吸引,一直是一個迷。對我而言,我認為這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統計上的必然機率,另一個是焦慮者和逃避者身上,有吸引到對方的一種特質。
 

先從機率的觀點來看。在戀愛市場上,安全型、焦慮型、逃避型的人佔大宗,矛盾型只有極少數。而只要有一方是安全型,那麼雙方分手的機會就會比較低,除此之外,若雙方均為焦慮型,通常也很難分手,即便雙方的關係品質可能沒那麼好。
 

因此,在這樣的前提下,戀愛市場上剩下的配對,大多就剩下焦慮配逃避跟逃避配逃避了,但是兩個人都是逃避型,並不容易擦出火花,所以一焦一逃的配對,才會比想像中來得多。


 

再者,從情感的觀點來看,焦慮型和逃避型,為什麼會互相吸引呢?

因為事實上,逃避型並非不需要感情,他們只是比較害怕進入感情而已,而焦慮型對待感情那種奮不顧身、飛蛾撲火的力量,恰好深深吸引著逃避型的人,讓他們容易被打動;而對焦慮型來說,逃避型那樣捉摸不定的人,反而能夠激發他們的焦慮感,他們錯把這種坐雲霄飛車般地焦慮感當成了愛,因而深深地受到他們所吸引。




隱藏在追逃模式背後的痛點與深層情緒

那麼,追逃模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根據海苔熊的整理,每一個人的表面行為,其實背後都藏著一個深層情緒,而這個深層情緒和依附訊號是有關係的,將會被痛點線索所激發。
 

以上面筱銘和誼靜的例子來看,誼靜不主動打電話的行為,就踩到了筱銘的痛點線索,讓他覺得「誼靜是不是不在乎我?」於是便激發了他的依附訊號,傳訊息問誼靜為什麼不主動傳訊息給他?
 

事實上,他會傳訊息過來,其實背後是有著他的深層情緒:「害怕被誼靜拋棄、害怕失去這段關係」,於是他展現出了他的表面行為:「傳訊息問誼靜為什麼不主動傳訊息給他?」
 

誼靜在接收到這樣的訊息之後,同樣被踩到了痛點線索,認為筱銘又想要跟自己過於親近,打破自己需要空間、害怕親暱的平衡,進而激發了她依附訊號中想逃跑的感受,而她的深層情緒則是感覺到「又要被綁緊緊了、又要窒息了」,於是展現出了她的表面行為:「告訴對方情侶留一些空間給彼此也不錯。」

於是,這樣的行為又踩到了筱銘的痛點線索,激發了他的依附訊號,刺激到他的深層情緒,追逃模式於焉展開。




喊暫停的可能性

還記得我第一次因為追逃模式,和當時的伴侶進到諮商室時,我的諮商師曾經對我們說過,也許逃避者可以試著傳一個貼圖,告訴焦慮者「我現在真得喘不過氣,沒有辦法說話了」。
 

雖然那段關係最終當然是很慘烈地收場,我後來也慢慢學到了,焦慮依附和逃避依附還是不要在一起比較好。但並非每個人都會抱持著一樣的想法,畢竟還是有許多焦慮依附和逃避依附會互相吸引。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喊暫停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除了事先說好,在情緒喘不過氣的時候,傳一個平常不會用的貼圖,告訴對方現在必須要暫停之外,了解彼此之間的性格差異也是很重要的。

 

對焦慮依附者來說,逃避依附的逃開,並不是不愛你,而是他們的成長經驗當中,受了太多無法掌控自己界線的事情,因此才會如此害怕與人親近。
 

對逃避依附者來說,焦慮依附黏這麼緊,也不是他們所願意的,實在是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太多被拋下的經驗了,使得他們很害怕、很害怕自己再次被拋棄,所以才會像是抓著浮木一般地緊抓著眼前的東西不放,很害怕你也像過去的那些人一樣,輕易地離開自己。

 

John Gottman 說過,有 69% 的問題都是永久性問題,來自於彼此的過去人生成長經驗,無法輕易地被改變,而真正重要的也不在於改變,而是透過彼此理解,找到一條一起走下去的道路。
 

如果你選擇了焦逃配的交往模式,那麼重要的不在於「如何把對方變成安全依附」,而是了解對方的深層情緒是什麼、痛點線索是什麼,然後,和他們和平共處下去。





參考網址: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7330

 

 

 

 

喜歡嗎?我們幫你約